[1]董建军,沈冲,周小军.威海香水海项目钢异形柱支撑框架结构设计[J].建筑结构,2020,50(9):58-62.
[2]武海鹏,曹万林,董宏英.基于“统一理论”的异形截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计算[J].工程力学,2019,36(8):114-121.
[3]王冬娜.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力学性能及抗震性分析[J].住宅与房地产,2018(9):121.
[4]巩牧华,蔡新江.三种不同形式异形柱框架Pushover对比分析[J].四川建材,2017,43(4):41+43.
[5]周凤勤.十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全过程分析[D].唐山:华北理工大学,2017.
[6]陈海彬,曹伟,葛楠.L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非线性分析[J].世界地震工程,2016,32(3):35-40.
[7]殷飞,薛素铎,曹万林,等.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不同方向抗震性能试验研究[J].建筑结构学报,2019,40(11):150-161.
[8]王玉银,杨远龙,张素梅,等.T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[J].建筑结构学报,2010,31(S1):355-359.
[9]李泉,周学军,李国强,等.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偏压性能试验研究[J/0L].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(中英文):1-12(2020-03-18)[2020-06-16].http://kns.cnkinnet/KCMS/detail/50.1218.TU.20200317.1816.008.Html.
[10]吴一然,石永久,孟令野.T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和工形钢梁节点承载力性能试验[J].沈阳建筑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9,35(05):769-778.
[11]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.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:GB 50936-2014[S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4.
[12]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.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(2015版).GB 50010-2010[S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5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