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蒋生珍.山区公路弯坡组合路段行车特性分析[D].重庆:重庆交通大学,2017.
[2] 李铁洪,吴华金.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[J].中国公路学报,2007(1):35-40.
[3] 梁素芳.弯坡路段交通事故分析与预测[D].长春:吉林大学,2016.
[4] 郭忠印,宋灿灿,李志勇,等.长下坡与连续弯组合路段货车行车危险位置识别[J].公路工程,2012,37(6):97-100.
[5] 胡立伟,罗振武,孟玲,等.高原高速公路弯坡组合路段行车特性及安全性研究[J].物流科技,2019,42(4):77-82.
[6] 王宏鹏,艾力·斯木吐拉.基于驾驶负荷模型的高原弯坡组合路段安全性分析与评价[J].科学技术与工程,2016,16(36):105-109.
[7] 蒋生珍,高建平.双车道公路弯坡组合路段行车轨迹特性研究[J].公路,2017,62(5):174-179.
[8] 谢威.基于车路耦合安全度模型的弯坡组合路段设计理论研究[D].重庆:重庆交通大学,2017.
[9] 方超,袁方,宗卫锋,等.双车道公路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路段限速研究[J].公路工程,2018,43(4):160-164+179.
[10]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.公路路线设计规范,JTG D20-2017 [S].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2017.
[11]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.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,JTG B05-2015 [S]. 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2016.
[12] 吴伟国,袁方,宗卫锋,等.双车道公路小半径弯道转向行为及控制对策研究[J].公路工程,2018,43(4):154-159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