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李晓雅,赵成章,曾红霞,等.党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[J].生态学杂志,2021,40(9):2904-2913. [2] 孙善良,张小平.陕西省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[J].水土保持研究,2021,28(6):356-363+370. [3] 万安国,王建强,王东东.萍乡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[J].气象与减灾研究,2021,44(1):58-66. [4] 鄢继选,孙栋元,乔蕻强,等.黑河流域中段甘州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研究[J].生态科学,2021,40(1):95-102. [5] 李晓雅,赵成章,曾红霞,等.党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[J].生态学杂志,2021,40(9):2904-2913. [6] 李雪薇,王志强.基于GIS的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分析[J].资源与产业,2021,23(6):86-94. [7] 邱倩.临夏州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研究[D].西安科技大学,2020. [8] 张小雪,许月卿,孙丕苓,刘超.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——以张家口市为例[J].中国农业大学学报,2018,23(5):159-167. [9] 武文智,周永柱.2009-2018年河北大运河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建议[J].中国资源综合利用,2020,38(4):105-107. [10] 葛亮,高扬,陆春锋,等.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土地生态空间差异及响应[J].水土保持研究,2019,26(1):330-337. [11] 谢文瑄,祝晓坤,张翼然,丁月,齐景怡.大运河北京段地表覆盖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[J].北京测绘,2021,35(10):1262-1266. [12] 唐丽媛,何春利,张耀方.北运河上游流域典型降雨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源污染特征分析[J].北京水务,2021(4):34-37. [13] 张薇,万虹麟,陈晨,张丽军.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——以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为例[J].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,2021,31(4):72-78. [14] 张栋,张伟伟,朱光,等.大运河绿色生态建设下的沧州市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[J].质量与市场,2021(15):164-166. [15] 李亚娟,保秀芳,张金芳,贾冬青.大数据时代大运河生态文化发展策略研究——以沧州段为例[J].中国商论,2021(6):156-158. [16] 徐涵秋.城市遥感生态指数的创建及其应用[J].生态学报,2013a,33(24):7853-7862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