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李靖,张金柱,王晓.20世纪70年代淤地坝水毁灾害原因分析[J].中国水利,2003(17):55-56,32. [2] 李莉,王峰,孙维营,等.黄土高原淤地坝水毁问题分析[J].中国水土保持,2014(10):20-22. [3] 陈祖煜,李占斌,王兆印.对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战略定位的几点思考[J].中国水土保持,2020(9):32-38. [4] 张幸幸,陈祖煜.小流域淤地坝系的溃决洪水分析[J].岩土工程学报,2019,41(10):1845-1853. [5] 李佳佳.基于MIKE21模型的淤地坝溃决过程数值模拟[D].西安:西安理工大学,2021. [6] 王亮,聂兴山,郝瑞霞.淤地坝蓄水加固改造方案的渗流和稳定性分析[J].人民黄河,2021,43(4):137-141. [7] 耿爽,樊秉更,刘少巍,等.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实践与思考[J].中国水土保持,2020(10):30-31. [8] 张红武,刘广全,侯琳,等.创新完善淤地坝结构是根治黄河的必由之路[J].人民黄河,2022,44(9):17-23. [9] 辛振科.斜拉坝:201811082906.7[P].2018-09-17. [10] 辛振科.基于支墩坝和斜拉桥技术的斜拉坝模型[J].西北水电,2021(3):58-61+65. [11] 刘明军,罗业成,李学义.新型液压拦河坝特点与优势[J].中国水利,2016(15):74. [12] 朱水生.液压升降坝:200710131109.9[P].2007-08-22. [13] 液压升降坝技术成果及应用[J].江淮水利科技,2011(4):49. [14] 雒亿平.黄土地基联合板索基础抗拔机理研究[D].兰州:兰州大学,2017. [15] 马江平.细粒含量对冻土-桩基界面力学性质的影响[J].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,2023,33(2):17-22+46. [16] 辛振科.用于深覆盖层上建设斜拉坝的抗拔基础结构[J].建筑工人,2023,44(9):4-5. |